第(2/3)页 有一句话,时势造英雄,这句话真的是很有道理,有些电影,就是要那个特定的时候才能火,错过了,就不行。 对,我就是在拷打你,老男孩,丁峰歌唱事业上的污点。 其实还好啦,这几年下来,丁峰第一张专辑那几首民谣歌曲,也渐渐的在三里屯等地方火了起来。 说是滑铁卢,大概是因为没有到预期的热度吧。 不过说起石头,这个时间刚刚好。 为什么呢? 中国的网络在04年获得了一个飞跃式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这种后现代主意的东西。 2000年左右的时候,清华的那批人解析大话西游,把一个当时上映被称为烂片的大话西游捧上神探,今年年初,《武林外传》又在电视和网络爆火。 所以,《疯狂的石头》的火,是可以预期的。 那些经典的台词,早就在有心人(白怡)的传播和收集下出现了,甚至有的论坛,还出现了石头经典台词大合集。 比如「什么素质啊」「现在是我工作的上升期!」「牌子!班尼路」「我***」 …. 公司本来准备的宣传费用是五百万,发现电影上映之后,效果很不错,笑果也不错。所以陈曦拍板,立刻追加五百万。总共一千万,这宣传费用已经超过电影成本了。 究竟成果如何,那要看第一个工作日的情况了,会不会像某时代一样,三天破亿,然后断崖式下跌。 事实证明,用丁峰的人气把人吸引进电影院,然后用质量获得口碑,然后在通过白怡的网军在网上带风向,让更多人知道这部电影,是正确的选择。 这些看过电影的人纷纷叫好。他们会 听从网上的建议,推荐给自己的同学,同事,朋友。 然后自己再去看二刷,三刷。 而那些被他们安利的同学,同事,朋友,则也会走进电影院,然后被吸引,然后再次推荐再次二刷,三刷。 这就成了几何倍数的扩散。 白怡在网上的宣传也起了作用。 什么「看世界杯,享受电影。」 什么,「不一样的商业片,不一样的电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