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女儿一直都是你的影迷跟歌迷,喜欢你喜欢得不得了呢。”最热情的那大姐激动道,“今天怎么说你都得给我合个影,顺便给我签个名,到时候回去好给我女儿当新年礼物。” 陈远也没拒绝,当即操纵无人机飞回,迎着几人就拍下一段视频。 后来陈远跟她们聊天。 得知了几位大姐的工作单位跟名字,原来他们的都是京华日报的工作人员,来这儿是来旅游取景的。 其中跟陈远最热情的那位大姐姓周,女儿明年六月份就要高考了。 拍完合照。 “那我签什么呢?周大姐?!”陈远问。 “就写祝赵雨萱高考顺利,考上清华大学,然后署上你的名字就成了。”周大姐笑道。 “得勒!” 陈远麻溜的写下这么一段话。 自己的粉丝,当然得自己宠着了。 “谢谢你了小陈,改天大姐请你去大姐家吃饭。” “不客气。” 陈远助人为乐道。 其余几名大姐倒没表现得很热情,简单寒暄两句就奔下一个采风点去了。 看着他们离开。 王晨露出羡慕的神色:“你现在牛大了,走到哪儿都有粉丝。” 陈远笑着拍拍王晨肩膀:“别酸了,以后有你出风头的时候。” “哈哈哈那小弟以后就得靠陈导多带带了。” “那得看你之后表现。” 陈远戏谑一笑,拉着王晨继续执行拍摄任务去了。 天鹅湖跟开都河的拍摄持续了两天。 两天后大部队前往WLMQ,直奔滇省的香格里拉去了。 东国很大很大,自然不可能每个市区面面俱到,但陈远已经尽可能把每一个区域具有特色的景给装进去。 滇省的香格里拉。 山城到湖北的三峡。 湘省等等。 之后的时间里。 陈远他们要不在拍摄,要么就去在去拍摄的路上、 这期间他们经历了风吹雨淋,在拍摄地失联。 生病。 女生来大姨妈。 当然还有陈远严苛的拍摄标准,一个镜头不满意就要拍到满意为止。 比如在拍摄香格里拉那一段风景的戏份时,明明镜头已经很完美了,但陈远觉得光线状态还能更好。 硬生生多拍了三个钟头。 连黄希希这样拍纪录片的好手,都不免吐槽他完全没必要拍得这么细致。 反正大部分观众都是外行,根本看不懂纪录片。 陈远却不这么认为。 要么就不拍,要拍那就要拍到最好,这不比商业电影。 商业电影可以娱乐。 可以有瑕疵。 可这是要上春晚的作品,务必要做到精益求精,根本不允许出现半点儿人为因素的影响。 这也是他作为一个导演最基本的道德和底线——不为观众生产残次品。 另一边。 京城。 春晚排练舞台。 冯裤子作为总导演开始排节目了。 几个小品。 舞蹈。 歌曲。 一个接一个的节目被定下。 新闻媒体的关注度也都在春晚这里。 《景恬携新歌时间都去哪儿了,首次登陆春晚》 《今年语言类节目仅五个,32年春晚最低》 《冯晓刚的第一次春晚总导演之旅。》 陈远的纪录片也就一开始有点儿热度,到现在没动静后,媒体们几乎选择性的把陈远给遗忘了。 其实这也不怪媒体,娱乐圈都长这样,哪怕再红再火的明星,长时间不露面一样会被人遗忘。 陈远在外面奔了这么久,几乎是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 媒体能记住他就算不错的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