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第239章 杀尽兄弟-《越沧海》


    第(2/3)页

    “陛下,奴婢又何尝不曾想过为陛下分此忧劳呢。奴婢也反复细细问过那贩售朗姆酒的海商了,说是酿造此酒的作物,乃是一种东洋果品,并非粮食酿造,只是这果品天然便有醇浓的酒香,酿造之后,才有如此烈性。朗姆酒除了酒性浓辣之外,还别有甘甜味道,其中甜味,便是来源于那种果子了。”

    刘晟一想也是,龚澄枢要是有办法谋划着在中土酿造这种酒的话,只怕早就动手了,又怎会让这种酒在市面上罕有可寻呢?如果量产的话,龚澄枢自己的收益就会不少吧。

    当然,龚澄枢听到的那番解释自然是狗屁不通的。实际上的朗姆酒,也当然不是什么海外奇果造的。此物问世不久,正是因为小琉球群岛上,第一批开荒移民试种的榨用甘蔗,也才成熟不久而已。

    朗姆酒的真相,是用榨后剩下来的甘蔗渣酿造的。所用的酒曲,也是一种和酿造淀粉发酵类酒完全不同的菌种,是钱惟昱让他身边如今头号科学家沈默,专门筛选寻找出来的纤维素发酵类酒曲菌。

    众所周知,牛羊兔子之类的草食性动物有一个巨大的盲肠,可以消化纤维素。而人类的盲肠,是几乎无用的。这也是人类吃树皮草根吸收率几乎等于零的原因。但是对于发酵性菌群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既然有可以发酵粮食中淀粉类多的酒曲菌种,自然也有可以发酵部分特种纤维素的菌种。只不过古人不知道这些生物化学知识,所以从来不曾系统地想过这个问题罢了。

    甘蔗的生长周期是十六到十八个月,还有一定的休耕期和准备期。如今也算是当初淮南移民到小琉球屯垦甘蔗地后、第一个收获季节了。不过数月前,钱惟昱让商会的海船把小琉球的头茬甘蔗运回来一批进行实验,把甘蔗榨出浆、制取霜之后,剩下毫无食用价值的甘蔗渣,则用提前筛选出来的酒曲进行菌群发酵实验。最后果然很顺利,把几百年后美洲人发酵朗姆酒的法子给试出来了——也正是因为这玩意儿是甘蔗渣做的,所以还有不低的分,喝上去不仅甜,还有果味。

    甘蔗渣发酵分解出原酒之后,滤除剩下实在分解不掉的残渣,然后自然是每一个穿越客都知道的白酒蒸馏法了。正规的蒸馏器在这个时代比较难搞,而且也没有橡胶之类的气密密封件,所以钱惟昱索性用了一些气密性差一些的土办法。

    弄两口类似于蒸云南汽锅鸡的大陶锅,——只不过比普通的汽锅要多一些烟囱状的蒸汽口——然后上下嵌套在一起,在下层锅子口外面,用泥封封死,防止漏气,上层汽锅则不作密封。然后先在底层大锅里面注入满满的低度原酒,然后放在炉火上烧煮。

    温度差不多之后,原酒当中的酒精沸点低于水,自然就先行沸腾逸散了。这时候再在上面的汽锅顶部反复更换用冷水湿透的湿毛巾、给锅盖降温,算是山寨版的原始冷凝套。酒精蒸气遇到冷锅盖自然开始凝结,然后就滴到了上层汽锅里面。

    熬煮到时间差不多之后,再把火熄了,稍稍冷却后开盖,拿麦秸秆从烟囱里伸下去吸下层汽锅里的液体,如果寡淡无味,便说明下面的锅子里剩下的全部都是水和杂质了。这时就可以从烟囱把下层锅内的液体都倒掉,重新灌进新的原酒继续生产。

    这种方法的蒸馏因为温度控制模糊,自然不可能做出伏特加之类超高酒精度的东西,毕竟在蒸干酒精的时候,水蒸气也会混进来的。不过把原本二十多度的酿造原酒提高到四十多度的酒精度还是可以做到的,也就是说至少浓缩一倍多,比后世的泰山特曲还要高度一些。

    或许有人会觉得:蒸馏酒这种手段,不该是穿越客一开局就使用的大杀器么?就算没有甘蔗渣酿酒的技术,用粮食酿造的原酒不也可以进行蒸馏浓缩、然后靠着奇货可居换取暴利么?但是,对于这个问题,钱惟昱的考虑很清楚:他如果要弄钱,那就必须是大规模供应、能够用于国家大事的大钱,为了几万贯至多几十万贯的小钱,就把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弄出来,那是不划算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