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第296章 只许败不许胜-《越沧海》


    第(2/3)页

    “哦,先生与吴程可是旧识么?吴程有什么话要先生说不成。”

    “并非旧识,不过是否真的偶遇,外臣不好判断。吴相请外臣赴宴,倒也着实是有些话相谈——吴相对外臣言道,这几日,他会向大王进言关于周伐南唐问题上,我吴越应对的折衷之道。”

    “不错,吴程也知道元德昭所言不无道理,要想彻底说服寡人定然不易,所以昨日吴程已经改口了,不求寡人全力进击南唐,而是一旦周军南下,便佯攻进击、诈败撤军。一来不至于唇亡齿寒,二来也不落周人口实,以免将来祸及吴越——如此说来,吴程定然是想要先生也给他帮腔了?”

    钱弘俶虽然说着有些气愤,不过安倍晴明的一贯坦白倒是让他不至于真往心里去,有些东西,能不能瞒住,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吴相倒并未让外臣帮着从旁劝说大王,只是希望大王在定计如此施为之后,帮着举荐一些实施此策略的人选。吴相以为,大王应当以中吴军节镇诸军假作协同攻唐,取扬州、泰州等处,但暗令广陵郡王只许败、不许胜。如此既不违背北朝,不留话柄;又不至于使大王威望受损。

    如若北朝兵锋疲顿,不适江淮水网,那便继续让广陵郡王中计诈败。如果一两年内周军势如破竹,南唐覆亡已经不可避免,大不了到时候再以镇东军孙节帅为辅、世子殿下为主以两浙土客军兵马西进,夺取江表各州……”

    钱弘俶眼前一亮,此前那丝吴程和安倍晴明私下相间的愤怒一下子消散无存。

    安倍晴明是无辜的,他不过是不小心被蹲点的吴程逮到了,那次会面本非他蓄谋——何况,安倍晴明一直居住在这宫中甘露院,而且在中土本无熟识之人,又怎么可能和吴程有旧呢?原来的和尚好念经,这句俗语便是说原来之人往往被当地主人信任,因为人们都倾向于觉得远来僧道与本地人之间少有利害纠葛,那么所言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肯定要高一些。

    至于吴程为什么要曲线说这番话,钱弘俶也可以理解了:因为吴程所言,是绝对不可以在朝堂上摊开来讲的;哪怕是密奏,也怕留下的文字内容被宫中不该知道的人知道。只有这种出己之口、入君之耳的途径,才有可能安全——当然,安倍晴明确实有可能和盘托出,也有可能泄密告密,但是除非安倍晴明和钱弘俶本人禀报,否则的话,无论安倍晴明和谁说,都无法拿出证据取信于人。

    “吴程这是看准了寡人不想再让昱儿立功,而是把建功立业的机会留给濬儿和承佑舅甥两个……不过如果真的要诈败受损、污及名望,也确实只有交给昱儿去做最合适了。如果昱儿果真肯做的话,那么他在吴越军中的威望就会进一步下降,前几年中吴军节镇各军取得的胜利威名也可以被抵消掉一些,不得不付出的钱粮兵马损失也可以让昱儿去扛……”

    钱弘俶越想越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投石问路计策,正在欣喜,突然想起安倍晴明也是钱惟昱从日本顺路带回来的。虽然不怕安倍晴明会和钱惟昱有什么勾结,但是此刻安倍出卖钱惟昱出卖得这么爽快,不由得让钱弘俶也起了一点戒心:一个人如果对于自己的引路人出卖地很干脆,那么必然没什么节操,将来对于主子的忠诚度也会打上问号。

    念及此处,钱弘俶不经意地问了一句:“对了,先生与昱儿也是旧识吧?日本国来访的僧道使团,不也是多靠昱儿的苏州市舶司船队接洽往返的么。先生可否说说昱儿前番去日本国时,见闻如何,日本国国内对他可有看法?”

    “回禀大王,广陵郡王当世文宗,自不待言。《汉和字典》此物与其说是为了简化汉字初学,更多却是方便了日本国心向汉化之人的上进之路。此书一出,广陵郡王的文名在日本国可谓是家喻户晓,更在昔年白乐天元微之之上呢。

    只是,广陵郡王此人,着实令世人看不懂,按说如此文名被与天下之人,为何还会俗套地追寻财赋铜臭之物呢?可是实际上,广陵郡王在日本国多用汉人巧匠堪舆等人技艺精于日本本国之人,四处堪舆探矿,寻得矿脉后先行贱价购入田庄土地。我日本国又施行名田田堵贸易之法,寻常大名可自行开矿,广陵郡王在日本国大肆私产开矿也有一两年了,此项着实令他在日本国风评受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