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第301章 孙承佑-《越沧海》
第(2/3)页
从汉武帝时候外戚窦婴、田蚡两代的差异化下场对比开始,后世的外戚大多学会了一个真理:
如窦婴那种每日殚精竭虑治国,自己却没啥享受爱好的人,实在是不讨喜——如今天下太平,皇上圣明,要你一个外戚每天如此这般算无遗策,连万一皇上遭遇了如何如何的变故,你都要如何如何应对都想的那么明白,你想干嘛?
如田蚡那样每天吃吃喝喝,穷奢极欲,贪财受贿,虽然也会被皇帝斥责。但是他之所以享受,那不正是因为皇上圣明,天下井井有条,所以外戚无所事事么?
孙承佑不能不做事,毕竟握着浙南四州两年,也要逐步掌握军心,以他少年锐气,做事还是要做的,不过求田问舍的贪财豪奢也是要贪的。比如大王经常会赏赐他一块块重达数十斤的生龙脑——这等香料,寻常富贵人家那也是掰一小块一小块地磨粉,然后慢慢用,细细地掺在香炉里和别的廉价香料混着烧——不过到了孙承佑手上,动辄几十斤的生龙脑便连香炉都不用,直接丢进炉灶里当柴烧着取香气。(史实)
当然,这些豪奢举动,依然如同历史的惯性那样扮演,另一些豪奢的举动,随着历史的改变,已经再也没有机会上演了,不得不说是人类历史的憾事。
比如,如果我们假设钱惟昱没有出现,历史的轨迹按照原本的方向充分自然发展,再过二十年,孙承佑会干出一些让全中国富豪都瞠目结舌的穷奢极欲举动。
二十年后,原本该是钱弘俶纳土归宋、投降宋太宗赵光义的时候了。孙承佑在那个历史时间点自然也是要跟着投降的。后来,孙承佑被赵光义带着随军参加了北伐辽国的高粱河之战,那一战,还有许多著名的豪奢刮地皮人员参加,比如著名的头号杯酒释兵权分子石守信,在那一战中就是带着亲卫部曲、和孙承佑做了打酱油的邻居。
(注:赵光义有一个习惯,就是御驾亲征的时候把各国投降的贵戚俘虏和重点盯防的藩镇带着一起走。史家分析认为,是为了避免隋炀帝御驾亲征时杨玄感之类的祸患,所以要就近盯防。)
历史上的石守信,在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前,在后周殿前司禁军中的职位是仅次于赵匡胤的。理所当然的,黄袍加身之后、杯酒释兵权时候的重点盯防对象里面,石守信自然也位居首位。赵匡胤请老哥们儿喝了顿酒,然后石守信就自请解除在禁军中的兵权,赵匡胤也投桃报李给了石守信一个魏博节度使的官职,让他到河北第一大藩镇去刮地皮安享晚年。
到了魏州,为了表现自己对赵匡胤的忠心,以及自己的胸无大志,石守信做了十七八年的模范刮地皮贪污犯,穷奢极欲的同时把自己的名声搞得很臭。按说,他和孙承佑的相遇,也算是一场戏剧化的“北朝第一大贪污犯vs南朝第一大贪污犯”之间的斗富闹剧了。
结果,那场闹剧石守信完败,打了北朝大贪官们的脸。事情的具体经过是这样的:高粱河之战前几天,有一次大军驻扎之后,次日清早埋锅造饭。石守信的亲卫侍从队伍前一天晚上到得晚了,一切都没准备,石守信便道邻居孙承佑营中蹭饭,顺便观摩一下著名南朝大贪官的生活水平。
石守信同志带着自己几个儿子一起到了孙承佑营中,孙承佑非常热情地管饭了。结果端上来的菜是生鱼片和蚌脍——而且是舟山海鲜做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