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十年(十)-《免疫人生》


    第(2/3)页

      公司新车间、员工宿舍等基建共计……

      设备改造共计……”

      “华越基金”是一九九二年由励肃集团总裁苏博林设立的。那一年李恺参加的高考,并以全国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了京都大学。

      乐佳集团(当时还是乐家家超市集团)、励肃集团、盛华集团、安城重工(当时还是安城机械厂)以及伴山屯等多家单位提供了总数为五百一十七万五千元的“奖励赞助”,李恺将这笔奖金捐赠给了“华越基金”,“华越基金”用这笔钱在安城建立了第一所“华越学校”[252章、行前(上)]。

      华越学校针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实行“小初高”一贯制,从小学到高中,吃穿住学全额免费。

      之后“华越基金”一路向西南“扩张”,先后在冀州、豫州、晋州、秦州等省先后建立十七所“华越学校”,今年开始对云州省和巴川省进行考察,明年起在这两省开始建立“华越学校”。

      因为华夏西南相对贫困,所以华越基金计划建立的学校,要比其他地区多出不少。

      已经落成的华越学校,全部是由盛华集团下属的建筑公司建造,从选址到材料采购以至设计、建造,完全自主,绝不允许其他任何单位“涉足”,尤其是政府部门。

      按照李恺的要求,建造过程严格监管,楼房能够抵抗至少八级地震,所以建造成本比正常情况要高出将近一倍。

      “华越基金”不接受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的捐赠,只有励肃集团每年向“华越基金”捐款一亿人民币。

      粤州龙达公司(法人刘铁)和明珠恺达公司(法人尤蛟)自九六年十一月开始盈利起,便向“华越基金”捐款,每月分别是一百万人民币。这两家企业,实际是李恺的公司,苏博林自然不会排斥。

      明年(1998年)华越学校将会出现第一批高考生。华越学校建立之初,只招收小学六个年级以及初中一年级学生,之后每年只招收小学一年级学生,其他年级逐年升级。

      华越学校还设立了助学贷款,只要是从华越学校毕业考入高校的,可享受五年期的无息贷款,贷款额度足够学生安枕无忧的读完大学。

      学生大学毕业后,可以选择到三家集团的下属企业里工作,不但优先聘用,而且待遇更佳,助学贷款也可以按十年分期,从工资中逐月扣除。

      与“华越基金”对应,1994年刘凤芝设立了“凤芝基金”,资金用于对农村闲置人口和城市下岗职工(不包括下岗干部)进行免费培训。培训结束后,凤芝基金还可以提供两年期的无息助创贷款(贷款额5000--10000元),帮助学员们创业,优秀的学员更可以直接进入三家集团的下属企业里就近安排工作,待遇优厚。

      1995年韩泽奇设立了“金盾基金”,资金用于补助农村退伍军人,每人每月100元,虽不能让他们的生活彻底改观,但可缓解家庭生活囧况。这些人同样可以进入三家集团的下属企业的监察、保安部门里工作,待遇优厚。

      这些基金的设立,总的宗旨还是为了招揽和培养人才,千禧年之前,高素质人才还是非常抢手的。国家虽然不再包揽大学生的毕业分配,但地方上在执行时依旧有所保留,对大部人才都给予了妥善安置,进入政府部门或者企事业单位工作,并没有真正流向社会。

      所以,乐佳集团这种私企即使开出成倍的薪金,人才招揽工作也收效甚微。

      这是时代的特色。

      虽然老百姓嘴里嘟囔着“研究原子弹的不如证券公司门口卖茶叶蛋的”,但是,能够进入政府部门或国企、事业单位工作,才是光宗耀祖的事情,私企里挣的再多,也只能换来短暂的心理安慰。

      这种心态在进入新世纪后,会逐渐变化,五年改变,五年接受,五年坚定,接着又是迷茫、彷徨……
    第(2/3)页